恒谦:至元书院内部临床培训会学习心得–对“阴阳”的再认识
感恩正阳老师。
中医,顾名思义,是与西医对立而命名的,即中国之医学。
中医的阴阳是非常深刻的概念。中国文化的阴阳辩证法,是非常好用的。阴与阳,是对立的,又是互为根本的,而且又是彼此相互转化的。正阳老师用非常生动的例子解释了阴阳的具体表现,比如女人、男人都是人属性下的一对阴阳观念;太阳直射地面的变化而产生一年四季。
阴阳的概念,来自于对宇宙万物的观察,即伏羲画八卦的方式——观象于天,俯察于地,中知人事。观象于天,就是观察日月星辰、天气变化,日为阳、月为阴。俯察于地,则是关于自然环境、山川河流的特点。进而类比到自然界万事万物。这是一个根本规律。也是底层逻辑的核心。
阴阳,作为一种辨证的核心概念,可以用来分辨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,进行归纳总结,进而推理出很多内容。因此,我们必须要从阴阳入手,进一步了解古人的所思所想,才能逐渐通过自己的心理解古人的心。
听了正阳老师的课,我一下子就像明白了什么东西似的,开了窍。自己把之前的理论按照阴阳观去梳理,感觉有些眉目了。
阴阳在中医里面最典型的代表是水、火,即《阴阳应象大论》所说的“水火者,阴阳之征兆也”。水、火在人身体上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寒、热。寒、热,自然也具备阴阳的属性特征。比如寒极生热、热极生寒。
虽然阴、阳有诸多属性,如对立、互生、互用(对立统一、互相制衡、互相转换),但这都是建立在整体观下去分析的。什么是整体观呢?也就是阴阳是一个整体。阴阳是不能单独存在的,即孤阴不长、孤阳不生。
《黄帝内经》中对于阴阳的讨论特别丰富,阐述很多天文、地理、人文的情况都是通过阴阳观来分析的。
如用阴阳观来分析天地:天为阳,地为阴。火为阳,水为阴。山以南为阳,山以北为阴。白天为阳,黑夜为阴。春夏为阳,秋冬为阴。等等。而且,这些阴、阳又可继续细分,无有穷尽。
如用阴阳观来分析人体:上半身为阳,下半身为阴;四肢为阳,躯体为阴;后背为阳,胸腹为阴;胸为阳,腹为阴;气为阳,血为阴;六腑为阳,五脏为阴。根据脏腑居膈上下的位置判定,如心肺居膈上为阳,肝脾肾居膈下为阴。心与肺,心为阳,肺为阴;肝、脾、肾,肝为阳,肾为阴,脾为至阴。根据经脉循行分布的位置判定,如阴经行于肢体内侧为阴,阳经行于肢体外侧为阳。
如用阴阳观来看待人体各层次:如皮毛、腠理、筋肉为阳,脉、骨为阴。
如用阴阳观来分析植物:茎叶为阳,根茎为阴。又是根据植物的生长时间来判定阴阳属性。如半夏,根据《礼记·月令》所言:“五月半夏生”而命名,又恰逢“夏至一阴生”之际,因此可以沟通阴阳,引阳入阴。
如用阴阳观来分析颜色:红为阳,蓝为阴。
如用阴阳观来分析治疗方法:攻伐为阳,滋补为阴。和法,属于半阴半阳之法。
如用阴阳观来分析病理变化:痰、瘀、瘤为阴。
如用阴阳观来分析外感邪气:风、热、暑为阳;湿、燥、寒为阴。
如用阴阳观来分析症状:疼痛拒按为阳,疼痛喜按为阴;腹胀拒按为阳,腹胀喜按为阴;红、有光泽、肿、热、痛为阳;暗、无光泽、凹陷、凉、麻木为阴。
阴阳观,并非是对立的 Yes/No 的判断法,而是一种动态的辩证法,一种世界观,可以阐释宇宙万物规律。阴阳,看似简单,但却可以将事物之间的联系阐释地一清二楚。
最初学医的时候,我并没有理解阴阳多么重要。之前看书的时候,发现古人总是用“阴阳”来解释很多医理,才感觉到这个阴阳确实很重要,但始终没有落到医疗实践中去。自己接触过的阴阳辨证大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郑钦安。郑钦安从阴阳角度提纲挈领论述人体病理变化。
阴阳观念的建立,对于我们之后学习中医是大有裨益的。如果不重视阴阳观,而只看虚实、寒热、表里,那么可能无法建立一种很宏观的整体思维,仅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单独分析。
写到这里,啰啰嗦嗦写了一千五百多字,但这都是我自己根据听课的内容总结写下来的。我在思考一个问题,作为阴阳代表的,可以是水与火、寒与热、表与里、虚与实。那能够承载这些概念的,人身中存在的客观东西是什么呢?
我思索了一下,终于想通了,就是气血!唯有气血,可承载人之阴阳的定位、属性等。气为无形之能量,血为有形之物质。气为功能,血为形体。气中含有血,血中含有气,即功能是仰仗有形物质而发挥作用,有形物质依赖无形之气而流通。
寒、热,是气血运动激荡的变化所产生的状态。因此,寒极生热、热极生寒,无外乎是气血变化所致。
表、里,是气血运行的不同位置而言。四肢百骸皆为表,五脏六腑皆为里。或五脏为里,六腑为表。
虚、实,是气血分布人体不同位置的多少而言。比如,某一个位置气血不通,则为虚;某一个位置气血淤堵则为实。所谓虚多指正气虚,所谓实多指邪气盛。
营、卫,更是气血的一个最典型代表之一。营,多指血;卫多指气。但营是血中含气;卫,是气中含血。卫气,不是单纯的无形之气;营,也不是单纯的有形之血。而且,营、卫都是从中焦脾胃化生而来的。
写了这么多。感觉自己的思路一点点打开了。终于慢慢理解了一点正阳先生强调“气血”的原因所在。希望自己可以在不断学习中进一步体会、领悟正阳先生的医学体系,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。